- 為應政府農業部門決策與調節農產品產銷之需要,透過完善之農糧查報系統加強辦理農糧作物單位面積產量調查與檢討工作,以增進作物面積與產量資料之正確性。
- 按時辦理農糧作物面積、產量、耕地面積調查及資料,蒐集建立完善農業生產情勢基礎資料。
- 加強辦理農糧作物生產預測分析,以應農產品產銷預警及產銷調節需要。
- 天然災害發生後,迅速完成農業類災情查報,作為政府輔導產業復建及災害救助之依據。
主要作物別
實施方法與步驟
1.面積調查:
每年分三期作採田間實地調查方式,由全國基層公所遴選當地實際從事農業經營或具農業工作經驗之田間調查員,應用航測基本圖,赴田間實地調查各種農作物之面積;耕地較少未設置田間調查員之鄉(鎮、市、區)由農情報告員負責實地調查。
2.產量調查:
大蒜、洋蔥、落花生、甘藍、結球白菜及紅豆等敏感性作物除例行產量訪問調查外;並由縣市政府會同鄉(鎮、市、區)人員抽選代表性田區進行試割、訪問、記錄,以測量及推估每公頃產量。其他作物則設農作物產量和價格訪問記錄簿,由主產縣市(或委由主產鄉鎮市區公所)農情報告員訪問轄區具代表性農家,調查並評估各種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農場出售價格及各月生產百分比等相關資料。
3.生產預測:
期初選定主產縣鄉召開調查人員講習,並辦理觀摩活動,研習預測工作之要領;預測項目包括果品、蔬菜、花卉與雜糧等項目,分別按月、季、期作別進行產量與面積之預測。
4.災情查報與通報:透過各公所及直轄市縣府農情系統迅速查報農業天然災害。
5.編印報告:調查資料經完成統計檢核後送農業部編印農業統計年報。
未來展望
1.配合中央農政單位應用資訊科技推廣至其他敏感作物種植面積調查。
2.改善作業環境,提高業務辦理效率,以達到精確快速掌握敏感作物種植動態資訊,應用於產業輔導面。
3.讓農民及產業部門儘早取得生產動態資訊,並兼顧生態、生產與生活等面向,避免發生產銷失衡與環境衝擊等問題。
優異成績
100年經農委會評鑑獲得「農情調查工作」全省第二組第二名
100年臺灣地區農家戶口抽樣調查經農糧署評鑑榮獲甲組第三名
101年經農委會評鑑獲得「農情調查工作」全省第二組第二名
101年臺灣地區農家戶口抽樣調查經農糧署評鑑榮獲甲組第一名
102年經農委會評鑑獲得「農情調查工作」全省第二組第一名
102年臺灣地區農家戶口抽樣調查經農糧署評鑑榮獲乙組第一名
103年經農委會評鑑獲得「農情調查工作」全省第二組第一名
103年臺灣地區農家戶口抽樣調查經農糧署評鑑榮獲乙組第一名
104年經農委會評鑑獲得「農情調查工作」全省第二組第一名
105年經農委會評鑑獲得「農情調查工作」全省第二組第二名
105年臺灣地區農家戶口抽樣調查經農糧署評鑑榮獲乙組第一名
106年經農委會評鑑獲得「農情調查工作」全省第二組第一名
106年臺灣地區農家戶口抽樣調查經農糧署評鑑榮獲乙組第三名
107年經農糧署評鑑獲得「106年度我國農業人力結構及勞動力調查計畫」全省乙組第二名
108年經農糧署評鑑獲得「107年度農情調查工作」全省第二組第二名
108年經農委會評鑑獲得「107年度我國農業人力結構及勞動力調查計畫」全省乙組第二名
109年經農糧署評鑑獲得「108年度農情調查工作」全省第二組第二名
109年經農糧署評鑑獲得「108年臺灣地區農家戶口抽樣調查」榮獲乙組第一名
109年經農委會評鑑獲得「108年度我國農業人力結構及勞動力調查計畫」全省乙組第一名
110年經農糧署評鑑獲得「109年度農情調查工作」全省第二組第一名
111年經農糧署評鑑獲得「110年臺灣地區農家戶口抽樣調查」榮獲乙組第三名
111年經農委會評鑑獲得「110年度我國農業人力結構及勞動力調查計畫」全省乙組第一名
111年經農糧署評鑑獲得「110年度農情調查工作」全省第二組第二名
112年經農糧署評鑑獲得「111年度農情調查工作」全省第二組第一名
112年經農糧署評鑑獲得「111年農家戶口抽樣調查」全省第二組第一名
112年經農業部評鑑獲得「111年農業勞動力調查」全省乙組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