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114年度農畜產好食節」9月19日晚間於平鎮區建安宮登場,席開60桌場面盛大,並由平鎮區農會職員表演「上菜秀」,端出10道以在地農特產料理的珍饈佳餚,充分展現平鎮農產價值。平鎮區農會同日也於建安宮旁農地舉辦「芥菜種植食農教育活動」,與農友、國小學童,一同種下代表客家飲食文化的芥菜,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出席兩場活動,關注地方農業發展也落實體驗食農教育。桃園市芥菜種植面積達31.65公頃,年收量超過75萬公斤,芥菜是客家代表食物之一,平鎮區客家人口約占5成,農會這次透過芥菜種植食農教育為兩年舉辦一次的「千人踩酸菜」暖身,邀請學童共同參與體驗將代表客家食材的芥菜栽種入農田,將地方特色農業及食農教育,經由農民傳承並落實到校園下一代。副市長蘇俊賓表示,芥菜是客家百年傳承的好味道,包括雪裡紅、酸菜、福菜、梅乾菜等都是由芥菜醃製而成,過年吃的長年菜,也是芥菜轉變而來;市府積極推動食農教育,除規劃食農教育結合社區產業發展等相關主題課程,並結合特色農遊輔導,推動農村產業轉型發展休閒農業,今日的種植活動,就是要透過飲食連結家鄉土地,讓食農教育不僅停留在課堂,更延伸到家庭與社區,落實「地產地消」的核心理念。副市長蘇俊賓接著出席農畜產好食節活動,他提到桃園市畜牧年產值超過48億元,是北台灣重鎮,其中黑毛豬飼養量不僅最多,品質更為上乘。目前全市約飼養11.9萬頭豬隻,其中黑毛豬比例高達7至8成,平鎮區更是以近7000頭的黑豬飼養數量在市內佔有一席之地。平鎮區農會也積極發展多元特色農業,包括稻米、蔬菜、茶葉、養蜂、養豬與養雞等。農會特地舉辦農畜產好食節,將地產農產及黑毛豬等,以辦桌料理特色展在地產食材美味,市府及農業局也透過經費補助,全力支持農會辦理地方活動。農畜產好食節推出10道採用平鎮在地食材烹調的料理並於現場展售,包含結合客家風味的各式黑毛豬美食「平鎮大飯店拼盤」(神農水餃、醉元寶、鹹豬肉、香腸)、「酸菜豬肚排骨湯」(平鎮酸菜、豬肚、排骨)、「碧綠豬腳拌麵線」(紅茶豬腳、在地食蔬、豌豆苗麵線)、「在地福氣時蔬」(豌豆苗、福菜、桂竹筍)、「平鎮醬冬瓜蒸魚」、「雞豬雙滷鮮香飯」、「梅干扣肉刈包」、「桔醬香黃金半雞」、「麻油茶香蒸雞湯」、「高雄147米香黑白配」等,以新鮮當季的農畜產品,展現農村飲食文化,充分體現「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精神。